我國物業管理行業正處于變革的前夜。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的報告顯示,物業管理正由勞動密集型、簡單勞動提供,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的技術密集型、服務創新型的現代服務業轉型和升級。物業管理行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呈現高度分散狀態。由于服務費標準常年不變,人員工資剛性增長,服務價格調整機制缺失,服務收入與成本嚴重倒掛,物業企業的傳統盈利空間被壓縮。由于經營管理理念守舊,管理效率偏低,人員素質不高,綜合創收能力不足,物業經營面臨較大困境,全國十萬家物業公司,一半以上面臨虧損。
物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出路在于以信息技術創新求發展,向人力成本管控要效益。引入新技術、新業態和新工具手段,提高物業服務的專業性、增加產品和服務附加值,實現從粗放型傳統服務業向集約型現代服務業的轉變,是物業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現階段,我國城市停車位供需矛盾突出,2015年開始,停車定價管制逐步放松走向市場化,停車場建設+運營引起社會資本的廣泛重視,為停車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把握外部發展機遇,降低運營服務成本、是實現物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提高服務質量,必須實現管理模式轉型升級。
停車場經營需要承擔保安、保養、保管和保修等服務職能,人力成本占比高,回報周期長,收益建立在安全、高效的運營管理模式基礎上。停車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來源于地產配套或物業維修基金,運營費用則來自于物業停車服務費分成。行業傳統觀念,重視建設期系統造價,輕視長期的運營成本,忽視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在人力成本不斷攀升、服務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今天,流程標準化、管理透明化、服務差異化應是新一代管理模式的標志。
停車是剛需,具有明顯的公共服務屬性,現在的停車場不僅車主排隊擁堵屢見不鮮,低收益、高成本也是物業管理痛點。作為停車運營服務的基礎生產工具,停車場繳費管理系統需要滿足兩大需求:一是高效、快速通行;二是安全、便捷的識別和支付。同步服務于車主的核心需求:安全、方便、快速。
在交通與物業服務深層結構改變的大背景之下,面對經營困境與管理瓶頸,從考慮單一建設成本,過渡到綜合評價建設+運營總成本勢所必然。站在運營角度,逐步淘汰人工為主的繳費管理,從低水平人工服務走向高效率自動服務,使用機器替代人工,推廣自動化停車繳費,提升體驗、封堵漏洞,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進而為連鎖經營和增值服務創造增收機會。
停車繳費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
無人化:出入口無人值守,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非現金:立足于電子支付,實現便捷、快速繳費,減少貪污,降低現金管控成本、風險。
不停車通行;自動識別車輛身份,執行通行管控,無需停車,提高出入口通行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集中管理:通過網絡對出入口和車位進行集中監控服務,實現交易和異常情況的全電子化管理。
結合“無非不集”的發展方向,通過停車場出入自動化、管理標準化、服務聯網化,實現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將為停車場經營步入良性發展鋪平道路。
在國內停車場繳費領域,缺乏統一的停車支付類技術標準和運營體系。以車輛身份識別技術為核心特征,停車場系統方案可劃分為以下三種:ETC、車牌識別及自助取卡。相對于傳統的自助取卡方案,ETC與車牌識別做為智能停車場管理領域中的兩大主流技術,兩者的特征列舉如下:
1.ETC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
ETC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是基于交通運輸部推行的GB/T20851系列國家標準,利用基于5.8GHz微波頻段的專用短程通信(DSRC)和PBOC電子支付規范的技術實現。當車輛進入停車場時,ETC系統通過路側設備(RSU),以無線通信方式識別車載設備(OBU)記錄的車輛身份信息,記錄入口信息,不停車放行;當車輛離開停車場時,ETC系統通過與OBU之間進行無線通信,識別車輛身份并讀取入場信息,計算停車費并完成電子錢包的扣款,實現不停車通行和電子收費。
系統以有卡為特征,考慮了電子支付安全和多場景應用,在全國高速公路實現了聯網運營服務,可以一卡通行全國,由政府交通部門和銀行等全國性運營服務機構建立的服務體系作為后盾。
2.車牌識別不停車管理技術
車牌識別不停車管理的實現思路是基于汽車牌照圖像處理與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識別車輛號牌。當車輛進入停車場時,車牌識別設備自動抓拍車輛照片并識別車牌號碼,記錄車牌、入場時間等信息;當車輛離開時,系統識別車牌號碼,調取入場信息、并計算停車費,通過人工收取現金,或通過第三方移動支付完成停車費的收繳。
系統以無卡為顯著特征,電子支付需要車主打開手機,運營市場處于條塊分割狀態,系統服務大多由獨立的物業集成商提供。
3.技術與應用效果
三種模式的應用技術特征對比詳見下表。
對比項目 |
ETC |
車牌識別 |
自助取卡 |
標準化 |
GB/T 20851-2007國家標準,全國統一 |
企業私有標準,無統一規范 |
企業私有標準,無統一規范 |
識別方式 |
DSRC通信射頻識別 |
光學車牌識別+人工輔助 |
IC卡識別 |
識別準確率 |
99%以上(全天候) |
白天最高98% 夜間最高95% |
正常情況下,識別成功率達99 %以上 |
設備環境適應性 |
全天候全時段,工作穩定 |
受照明、天氣、車輛角度、車牌潔凈度等環境因素制約,識別率起伏大 |
全天候全時段識別 |
通行方式 |
不停車出入,識別與扣費一次完成 |
不停車進入,出口需要停車現金繳費,或提前手機自助繳費,人工確認 |
人工刷卡,需要停車現金繳費,或提前手機自助繳費,人工確認 |
通行效率 |
出入口3-5 s |
入口3-5 s 出口現金收費30 s |
出口現金收費為30 s |
支付方式 |
ETC不停車電子扣費 自助刷卡支付 第三方手機支付 |
現金支付 第三方手機支付 |
現金支付 第三方手機支付 |
系統用戶體驗 |
不停車通行、非現金支付,用戶體驗好 |
不停車通行,支付需借助移動終端,用戶體驗一般 |
停車刷卡、現金繳費,用戶體驗差 |
(數據來源:偉龍金溢根據公開資料匯總整理)
車牌識別具備無介質、低成本、安裝施工簡單等優勢,能夠改善出入效率特別是入口車主體驗,尤其是低成本迎合了大部分物業的經營狀況現實,因此而得到市場認可。然而,行業門檻過低,條塊分割的市場格局,缺乏全國統一規范和運營支撐體系,車牌識別停車仍然處于分散封閉狀態。純車牌識別繳費系統高度同質化的結果,是行業步入低價低質競爭誤區,卻忽視了提升物業運營效率的大方向。
為交通繳費而生的ETC,實現了統一標準和高效運營服務,本身就是低碳環保、減員增效的代名詞。DSRC通信不受環境影響,可全天候運行,識別準確率比車牌識別更高、更穩定,為全自動車道系統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ETC采用實名制管理,一車一卡一標簽,車輛身份信息受到金融級別密鑰保護,全國通用;電子支付遵循金融行業PBOC規范,安全級別高。這些特點,都為ETC進入城市停車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物業而言,停車繳費管理系統是賴以提供運營服務的生產力工具,在車流量,費率、產出確定的情況下,方案的取舍,必須從建設投入、運營成本、管理效率、安全保障等角度進行全方位評價。三種模式的管理效果對比詳見下表。
對比項目 |
ETC |
車牌識別 |
自助取卡 |
管理方式 |
全自動通行,無人值守 |
半自動通行,依賴人工 |
半自動通行,依賴人工 |
用戶體驗 |
不停車通行、非現金支付,用戶體驗好 |
不停車通行,支付需借助移動終端,用戶體驗一般 |
停車刷卡、現金繳費,用戶體驗差 |
建設成本 |
建設成本相對較高 |
建設成本低、安裝施工簡單 |
建設成本相對較高 |
運營成本 |
無需人工介入,成本低 |
需人工介入。成本高 |
易損件多,需人工介入。成本高 |
安全性 |
符合金融PBOC 規范,高安全性 |
防偽性能低下 依賴人員責任心 |
防偽性能稍好 依賴人員責任心 |
出入憑證 |
ETC卡 |
停車系統流水記錄 |
臨時卡或月卡 |
丟車舉證責任 |
車主 |
物業 |
車主 |
資金管理漏洞 |
無 |
人工管理,存在貪污漏洞 |
人工管理,存在貪污漏洞 |
電子支付依賴 |
脫機支付,對網絡無實時性要求 |
聯機支付,高度依賴網絡 |
聯機支付,高度依賴網絡 |
支付成功率 |
同識別準確率 |
同識別準確率,且與支付方式與電信環境相關 |
與支付方式與電信環境相關 |
開放性 |
標準開放,可實現全國一卡通用、聯網多用 |
企業封閉標準,與系統外部難以互聯互通 |
企業封閉標準,與系統外部難以互聯互通 |
(數據來源:偉龍金溢根據公開資料匯總整理)
相對傳統停車場取卡繳費方案,ETC和車牌識別能夠實現管理和體驗升級。車牌識別能夠降低建設成本,實現聯機服務,但運營環節離不開車道端的人工介入,屬于半自動應用技術方案,運營期內的管理成本相比取卡方案無明顯差異。加之公安部推動的電子車標即將上線,由于車牌識別存在的固有缺陷,全車牌識別系統注定是過渡性質的停車場管理方案。而ETC系統具備全自動特征,無人值守和聯網服務在高速公路上早已普及,能夠將運營成本降低到最低,是最有前途的停車場繳費系統方案。
隨著高速公路收費全國聯網格局的形成,在政府、銀行和行業共同推動之下,OBU裝車率將持續提高。依托近5000萬用戶基礎,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高普及率,ETC進入停車場繳費市場并占據一席之地,實現上得高速路、下得停車場、一卡多用、聯網通用,實現綠色交通、智慧交通的普惠服務為期不遠。
停車場現場環境復雜,車輛并非全部安裝有OBU,通常需要將上述車道方案進行組合,項目方案設計的重點,在于如何通過車道組合設計提高效率、控制運營成本。在推廣普及階段,通過ETC+車牌識別,或者ETC+取卡,或專用車道或混合車道,實現社區車輛的全覆蓋,可以集合多種模式的優點,提供更高效全面的服務,為逐步乃至最終過渡為無人值守創造條件。
未來十年,無人化是停車服務升級的趨勢,也是物業企業轉型大方向。用機器代替人工,用自動化代替手工和半自動化,識別和支付緊密結合,將停車場繳費服務體驗做到極致;以聯網普惠服務為基礎,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帶動電子支付行業格局的大融合。
中國物業停車繳費體量以及未來的成長空間,意味著這是一個規模不亞于高速公路的新興大市場。ETC模式管理理念先進,安全保障可靠,服務規范高效,支持陣營強大,智慧化需求結合更為徹底,是物業停車繳費管理的發展趨勢。ETC城市停車領域拓展應用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培育和管理理念轉變還需時間,但方案的普及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巨大的成長空間。
現階段物業停車市場發展水平的不均衡,ETC和車牌識別兩種技術的差異,決定了兩者獨具特點的發展路徑,兩者依托體系特色在市場中彼此競爭。隨著物業管理轉型升級,市場回歸理性,電子支付行業走向集中,競爭的終點,智慧停車最終將為ETC主導的安全、高效的自動化繳費方案所主導,ETC與車牌識別將相互取長補短、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謝家瑾,物業管理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J],中國物業管理協會,2014;
李雪梅,許紅,鼓勵城市機動車停車設施民營化的國內外政策比較[J],工 業 經 濟 論 壇,2016-5;
王剛,ETC全國聯網后催生市場機遇與應用[J],智能交通網,2016-01;
公安部安全防范報警質量監督測試中心,海康威視,出入口抓拍單元EVUXX檢驗報告[M], 2015-05;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