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局集體“變臉”,看海能達如何應對
2017-11-27 16:00:19 責任編輯:
摘要:最近中國鐵路圈的一則消息吸引了業內的廣泛關注,中國鐵路總公司所屬18家鐵路局集體“變臉”,正式更名為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鐵路局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鐵路將開始公司制運營。
最近中國鐵路圈的一則消息吸引了業內的廣泛關注,中國鐵路總公司所屬18家鐵路局集體“變臉”,正式更名為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鐵路局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鐵路將開始公司制運營。
(上圖為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掛牌,圖片來源網絡)
改制帶來機遇與挑戰
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出行工具,鐵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近些年來,盡管鐵路事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受體質限制、運輸效能和技術裝備等問題始終制約了鐵路做強做大。此次鐵總推行的公司制改革,可看成是真正實現鐵路市場化運營,有助于提高鐵路服務質量和運輸效率,更好服務于乘客和客戶的集中體現。同時,鐵路的市場化改革也將會激發整個行業的市場活力,有更多企業加入并促成與鐵路公司更多合作的機會。企業擁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思考的就是如何提供相匹配的產品和服務?

洞察客戶,成為行業領先企業
海能達作為鐵路行業專網通信解決方案領先企業,深耕鐵路行業十余載,憑借積累的技術研發和交付經驗,深刻了解客戶業務現狀和運營需求。為鐵路行業推出定制化的PD530系列數字終端,充分滿足了鐵路用戶在嘈雜和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使用需求。實時錄音、一鍵式語音報警和電池電量播報等功能配置,豐富了一線人員操作需求、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終端兼容數字與模擬兩種制式,保障了客戶現有投資并對原有模擬系統逐步數字化;而由海能達提供的高鐵車內信號覆蓋、區間應急通信和數字同播等多套解決方案也被應用于廣鐵集團、深圳北站和青藏鐵路公安等眾多案例中,收獲了客戶的肯定和贊許。

融合方案,應時而生
鐵路專用通信是運輸指揮的重要基礎工具,隨著鐵路運輸發展以及維修體制改革,對專用通信寬帶化、維護管理集中化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鐵路專用通信系統作為鐵路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列車正點運行、降低機車能耗、提高通過能力、通告險情、防止事故、救援搶險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模轉數”技術趨勢的推動下,傳統的模擬通信系統已逐漸淘汰,包括GSM-R和400MHz數字無線通信系統成為了行業通信系統的代表。而由車、機、供、電、輛等不同部門的通信需求差異,導致出現了WIFI、公網、LTE在內的多種通信方式并存的局面,如何將各通信系統進行互聯互通;特別是當面對數字化、寬帶化鐵路通信發展新方向和對數據、圖像及視頻等通信業務新需求時,如何做好寬窄帶技術的平滑演進和技術升級,這些都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此,海能達推出了安全可靠、智慧融合的鐵路站場寬窄帶融合通信解決方案,在保障安全的提前下為鐵路行業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寬窄帶融合方案,為鐵路行業打call
海能達鐵路寬窄帶融合通信解決方案依托智慧統一通信平臺構建多網融合、平臺融合、業務融合的架構體系,針對不同業務部門組建異構網絡,通過平臺接口接入GSM-R、LTE、公網等各種通信制式,形成跨部門、多系統的融合通信網絡;在平臺融合上,系統前端設置指揮分析和預案處理系統,后端以云服務構建臺賬綜合數據庫、預警分析數據庫、專家解決方案數據庫,通過構建數據共享平臺為決策者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多媒體調度則以視頻為基礎,將車、機、工、電、輛,鐵路公安等視頻業務進行融合,通過大屏和后臺調度軟件平臺相結合,形成可視化指揮調度中心平臺。
此外,物聯網作為鐵路行業最典型的場景,海能達的物聯網的解決方案也可以根據鐵路不同的應用場景來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如體現智能穿戴和健康水平的人員狀態信息實時跟蹤和車聯網等。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