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以下簡稱“控制網”)總體研究已經得到包括交通運輸部在內的國家有關部門認可,已經啟動實施方案的編制,有望在“十三五”進行示范工程。
9月21日,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在2015年中國公路學會學術年會上介紹:我國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以下簡稱“控制網”)總體研究已經得到包括交通運輸部在內的國家有關部門認可,已經啟動實施方案的編制,有望在“十三五”進行示范工程。

2015年中國公路學會學術年會現場
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總體研究
2013年,部分院士和專家給李克強總理寫信,提出《關于建設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的建議》,按照李克強總理的批示,發改委、交通部、工信部經討論聯合給國務院提交了《關于建設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有關情況的報告》,2014年2月國務院領導同志批復了該報告。該報告明確由交通運輸部牽頭進行總體研究,在交通運輸部的安排下具體研究工作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牽頭,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科學研究院和通信中心參加,主要研究包括體系框架、工程邊界、產業內容、實施方法等。
在歷時近一年的研究中,科研人員站在滿足國家未來發展需要和占領國際科技前沿的戰略高度,全面回顧了道路交通發展史上的管理與控制措施,提出廣義控制的概念,在此概念下高速公路的全封閉和全立交、交通工程的標志標線、路口的紅綠燈、交通誘導、需求管理等等都是不同階段和不同技術條件下的控制,這樣交通控制網就包括了基礎設施、車輛和管理與服務系統等。在充分研究和借鑒的基礎上,總體研究提出: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是由道路基礎設施、車輛和支撐運行與服務系統組成的一個邊界開放的復雜系統,各單元、各部分、各子系統間可實時交換數據,系統、子系統和車載系統可以根據實時交通狀態、氣象條件、客流趨勢進行各種調節,如控制策略、限制和誘導措施、運行方式、服務協調等,使交通運輸系統處在依據實時數據的動態調整和尋優的過程中,并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應變性和安全性,它可以支撐實現路網承載能力和交通出行需求之間的平衡,實現對整體路網各層級交通流的調度或控制,最大限度發揮路網使用功能和運輸系統的服務功能。
總體研究的初步結論認為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工程已經初步具備實施的條件,特別是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實施該工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實施將帶動新型智能化基礎設施、智能化運輸車輛、智能化服務和管理系統的整體創新和產業創新,并帶動道路交通運輸在運行和服務質量上的跨越,帶動我國新型車輛和新能源車輛產業化應用,是促進交通運輸轉型升級和實現智慧交通是重要抓手。

王笑京總工程師
新一代控制網“新”在哪里?
“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具備功能專業化的基礎設施和更完善的信息化設施,將在道路設施的交通承載功能和形式上進行創新,比如將設立自動駕駛車道、集散和常規駕駛車道、專用遠程貨運車道等;還要把土木工程設施與無線通信及傳感系統結合,形成新一代道路信息基礎設置環境,這些都是我們從前的道路交通體系中沒有或者薄弱的環節。”王笑京解釋說。
此外,在新一代控制網內,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具備互聯功能的智能汽車、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比例將逐步增加,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將存在自動駕駛汽車與人工駕駛汽車混合車流狀態,自動駕駛車輛組成的受控車隊也可能在道路上出現。可以預見具備聯網和智能控制的汽車之間以及車與路之間將在控制系統的幫助下得到安全、節油、便捷、舒心等方面的服務,而沒有聯網的汽車也會從路網運行的改善中得到好處。
“開放、共享、協同”也是新一代控制網的重要特點。該系統支持各種交通服務的人性化和定制化,應變能力和可靠性高;支持具備車載控制功能的車輛實現控制環境下的自主運行、支持具備信息誘導的人駕駛車輛高效運行、支持兼具軌道交通組織化程度高和道路交通靈活性高的雙模式公交系統,還可以支持智能車輛在隊列控制和自由行駛功能間自如切換,以及分時租賃和共享汽車的商業化運行。
可以說,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給社會和百姓描繪了未來通信、未來汽車、未來道路組成的新圖景,其核心就是使未來的道路交通系統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更加綠色。(滕學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