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在途無憂”副總經理凌星煒處了解到:中國北斗衛星導航剛進入試營階段,“在途無憂“即開始與硬件廠家洽談合作,意欲分羹北斗產業的廣闊市場空間。
傳統GPS:開放式兼容平臺,為優質客戶深入定制
GPS系統于1994年在美國全面建成,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也有十多年,華強、賽格等電子巨頭都是其中的重要一份子。“在途無憂”的核心團隊有著10多年以上的研發經驗,與他們不同的是:在途無憂專注天的研發和運營。其他廠家的硬件終端都可以不受限制地應用于“在途無憂”這個平臺中,一言以蔽之:在途無憂是一個開放式的兼容平臺。
在途無憂GPS定位管理平臺,可為用戶提供極為強大的基于LBS的功能應用,諸如定位監控、線路管理、里程統計、速度監控等實用功能。此外,在途無憂的GPS全程可視化監控平臺還具有3G視頻、圖像拍照、手機查車等時尚功能。眾多功能應用的技術實現,讓在途無憂得以針對租賃、物流公司等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特色化的服務定制,使平臺功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在渠道營銷和開發上,“在途無憂”的模式日漸清晰化和成熟化。目前,在途無憂已組建了自己的電銷團隊,與客戶進行直接的溝通和交流,展開密切合作。多樣化的功能定制,成熟的營銷模式,使在途無憂迅速獲得市場青睞,在行業集團用戶中開拓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一些世界500強的石油公司和物流公司都與"在途無憂有著深入合作。
據”在途無憂“副總經理凌星煒介紹,在傳統GPS領域,“在途無憂”將繼續堅持該模式,為優質客戶進行深入化的服務定制,并立志成為該行業內的領軍品牌。
Telematics:安全是特色,嘗試復制已有的合作模式
車聯網的趨勢已經無需討論和質疑,2012年,車聯網將從概念探討步入應用開發的摸索期。凌總認為,"雖然前景看好,但是車聯網的發展還處于對市場的教育階段,終端車主與二三級市場對車聯網的認知度不夠。而且,在產品開發中,主要還停留在模仿國外的探索期。如何將其本地化,拿出讓消費者愿意買單的服務,將是各車聯網廠家面臨的最大考驗。"凌總建議,在研發之前,應該做好充足的市場調研工作,充分了解消費者訴求。
在車聯網極為寬廣的產業鏈中,“在途無憂”的定位十分清晰明確:TSP中的平臺技術服務提供商,“精而專”,是“在途無憂”給自己如此明晰定位的最大緣由和目標。
目前,“在途無憂”基于汽車通信與個人應用,已推出了無憂導航、實時路況、車友互聯、定位防盜,吃喝玩樂興趣點查找、車務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服務。其中,基于在GPS領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定位防盜是在途無憂車載信息服務系統中最為突出的優勢。凌總說,"對行車安全的關注是在途無憂的首要追求,其次是便利和舒適。"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