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鐵站的限流時間將精確到分鐘,地鐵西單站等19座重點換乘車站和大客流站目前已實現了客流感知和圖像的實時監控,當發生客流密集、乘客越黃線等不安全行為時,可以實現自動報警。
市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TOCC)介紹,多項智能交通研發成果上半年將投入試運行。
目前,地鐵各站限流時間是根據經驗預測的,每日無論站內客流多少都得到點限流。今后,這種老方法將被改變,本市在重點換乘車站和大客流沖擊嚴重車站的出入口、站臺、換乘通道、列車兩端,安裝了178套客流感知和圖像監控設備。這些設備仿佛“電子眼”,可以實現動態監測站內客流,并隨時發布限流指示。TOCC副主任陳智宏介紹,此舉有望將限流時間精確到分鐘。
已安裝了監測設備的19座重點車站包括宋家莊站、天通苑站、雍和宮站、惠新西街南口站、惠新西街北口站、宣武門站、西單站、西直門站、動物園站、海淀黃莊站、中關村站、復興門站、東單站、國貿站、知春路站、西二旗站、回龍觀站、霍營站和通州北苑站。
隨著“極端天氣條件下保持道路交通順暢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啟用,極端天氣下,本市道路橋梁的“排險”時間也有望實現預報。
本市在100座下凹式立交橋區和易積水路段安裝了監測系統,自動監測水位深度,水位超過20厘米開始啟動報警。“監測數據可以實現多部門共享,除了水深,系統還提供積水兩側調頭閥的位置,公交部門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提前采取繞行、停駛等措施。”陳智宏介紹,遇到因雪造成的交通擁堵狀況,系統還可以根據周邊鏟冰掃雪設備的數量和道路被阻斷的長度,按照早晚高峰不同時段車流人流的狀況,智能地給出道路掃雪建議、優化除雪方案,并預測出道路恢復通行的時間。
另外,高速路上每隔1公里左右將配備監測設備。這些設備仿佛“保健醫”,實時了解監測高速公路運行、公路邊坡位移、橋梁健康等信息。而500余個感知設備的上崗,讓京藏、京承、京港澳三條高速公路視頻實現隨時切換監控。這意味著今后市民動動鼠標就能查看到高速路的運行情況,合理安排出行時間。(記者劉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