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市場一直不缺乏最求創新的精神,不斷探索監控領域里的全新應用,努力把從“技術”發展為“產品”,并進一步從“產品”發展為“商品”。在這一階段中,幾大國際知名廠商推出的“視頻編碼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都將成為這一過程的亮點,將使視頻監控應用之路越走越順。
監控技術不斷創新促進產品完成蛻變過程
智能編碼技術為高清傳輸提供有效途徑
高清視頻監控的碼流基本在4兆左右,有些甚至達到7~8兆,如此大碼流,在現有網絡架構、網絡設備基礎上,很難實現無延時、流暢的傳輸。如何在確保有效視頻監控影響高清、實時的前提下,降低高清視頻監控的碼流呢?在目前壓縮算法還沒有進一步突破的基礎上,“智能編碼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技術途徑。
部分廠商提出,對一幅視頻監控畫面進行有效的分割,對“重要監看目標、對象”或“有效監看信息”的部分/區域,利用“智能編碼技術”,保持這部分畫面/區域的“高清晰度”;對畫面中的“非重要監看目標、對象”或“非有效監看信息”的部分/區域,降低其分辨率。
這樣處理過后的畫面,相較于未做任何處理的畫面,碼流最多可降低約40%。也就是說,通過“智能編碼技術”處理的畫面,在確保了“安防監控所需要的有用視頻/影像信息”達到高清的同時,降低了畫面中“非有效、非必要監看信息”的碼流占比,從而達到了降低碼流的目的。
通過“智能編碼技術”可降低高清視頻監控的碼流,從而降低存儲的成本。對存儲而言,經過這樣處理后的硬圖像視頻,其圖像存儲空間將將大大降低,以此帶動整體存儲成本的降低。
HD-SDI高清監控的異軍突起
H.264編碼的應用降低了高清網絡攝像機的碼流,但即便是經過這類技術處理后的高清視頻影像(如130萬像素)要保證圖像的實時性和流暢度,其碼流起碼仍然達到了3兆以上,高清網絡攝像機(如130萬像素),即便在網絡狀況極佳的狀況下,其網絡延時也在百毫秒級以上,這對于一些對實時性應用要求很高的用戶來說還是很難達到理想化,所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三星、海康威視、大華、中星微電子等廠商都推出了全新的HD-SDI接口的無壓縮數字高清設備,把廣電級的高清應用,引入安防行業。
HD-SDI是廣播級的高清數字輸入和輸出的標準,采用同軸電纜進行傳輸未經壓縮的音視頻信號,將控制信號、電源等集中在一根視頻線上。HD-SDI攝像機,具有高清晰度、無壓縮、無延時等特點,其主流分辨率達到了720P(1280×720)、1080P(1920×1080)。這類攝像機的接口,考慮到安防行業的特點,以BNC接頭作為接口標準,這樣可使用既有的傳輸線路(同軸視頻電纜)。
從目前的監控市場看還是以4CIF為主的標清監控時代,對于新興高清監控項目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新建高清項目,一類是老系統改造。一般新建高清項目中工程商比較青睞于建設高清IPC進行聯網監控,在集中管理、人性化應用等方面有優勢。老系統改造項目中工程商和用戶需要顧及已經鋪設的線路成本,推薦應用HD-SDI。
視頻監控正在從標清往高清進行演變,高清應用目前呈現出三種模式:模擬高線、網絡高清、數字高清。IPC目前是高清應用的主流產品,從事IPC項目的工程商多數有IT背景;HD-SDI的應用目前處于起步階段,選擇HD-SDI的工程商一般是傳統CCTV的工程商,對于企業來說,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是做產品的主要目的。
智能分析圖像識別技術實現高速人臉檢測
近期各大媒體公布了一項最新的閉路電視監控技術,該技術能夠即時存儲路人的相貌,還可以每秒掃描3600萬張面孔,找出任何一個曾經經過攝像頭前的路人。這款監控技術能夠即時存儲路人的相貌,還可以每秒掃描3600萬張面孔,找出任何一個曾經經過攝像頭前的路人。
這項新技術的最大特點在于其可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數據,省去了在搜索目標人物方面所耗費的大量人力和時間。在安裝有這種監控系統的商店中,如果攝像頭拍下了小偷作案時的畫面,該系統就可以“切割”出小偷的單獨圖像,并在龐大的數據庫中搜索他之前在商店中的行為。這些影像有助于政府部門和店主掌握犯罪嫌疑人的行蹤,為警方破案提供更多的線索。
該系統會儲存攝像頭拍下的畫面,并把長相類似的行人進行分類;在這一基礎上,操作者就能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實現高速人臉檢測。該項新技術適用于監視范圍較大的地方,比如鐵路部門、電力公司、政府機關和大型商場等。”
如果這項新技術能夠投入使用,它的用途將不僅停留于幫助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還可以幫助父母找到在音樂會或游樂場等人多擁擠的公共場合走失的子女,甚至幫助企業或政府部門追蹤欠費的公民。
結束語
隨著網路科技成熟發展,跨系統的聯網整合技術,讓安防應用無限延伸。無論是哪種技術的應用,視頻監控從最初發展至今,逐漸回歸了理性。目前廠商關注更多的是一個全新技術的實際應用、如何更好的解決視頻監控整體解決方案帶來的成本、網絡帶寬、存儲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重視視頻監控系統的整體搭建、系統的兼容性、穩定性等。(來源:慧聰安防網作者:寧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