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從北京市交管部門了解到,今后新增固定式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設置將只公示地點和位置信息,功能信息不予公示。
今年首次公布的17處新增電子眼信息中,與去年2月份公布的一批相比,少了“設備類型”一項。據以往公示內容來看,“設備類型”表明了該電子眼是什么功能,包括闖紅燈監控、超速監控、違法停車監控等幾類。
“正是這些細分的類型,讓一些司機有了鉆空子的機會。”交管局一名工作人員說,有些司機通過查詢這些監控類型,從而掌握一些電子眼主要抓哪些違章,以逃避對應的行為。今后不再公布電子眼的監控內容,這一細微的變化將防止司機有針對性地逃避處罰。從去年6月份開始,就將新增電子眼的監控類型省略掉了。
目前全市共安裝電子眼8368個
目前北京市共安裝電子眼8368個。2009年3月31日,交管局首次公布了1958個電子眼的安裝地點,但未公布監控類型。此后,又增設電子眼35次,共計6410個。除首批外,2012年6月前增設的均可查詢到監控類型。
“從執法公開角度講信息越詳細越好”
“如果從執法公開角度講,執法機關的監控設備信息越詳細越好,但現在我們的法規還沒有細化。”北京交通大學法律系教授張長青表示,監控設備作為現場執法的一種補充,按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和《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的規定,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設置信息應當向社會公布,但相關的法規并沒有將公示內容細化到設備功能。
作為普通的交通參與者,張長青表示希望交管部門能將這些“電子眼”的信息盡量詳細地公開,“即使是公示了功能,我想也不會影響其監控的效果。”他說,政府信息公開方面,我國的立法不是很細,很多領域都存在這種公開不徹底的情況。希望能細化公開的項目,尤其是執法方面,要讓執法更加公開和透明。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