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內,公安部接連三次重申“闖黃燈”實施處罰,日前,公安部交管局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門對目前違反黃燈信號的,以教育警示為主,暫不予以處罰。
有人贊賞公安部聽取民意作出調整的勇氣,有人認為,這是民意的勝利,公安部此舉完全是被動所為。然而恰是這個引發爭論和關注的“闖黃燈”事件,讓人們將目光鎖定在早已習以為常的信號燈和電子警察上。
信號燈的工作原理及科學配時,電子警察如何與信號燈默契地配合,完成對每一輛違法車輛的抓拍記錄?
■回顧
交通信號燈的百年腳步
交通信號燈是道路交通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要慢行”早就深入人心。就拿沈陽來說,大街小巷交通信號燈交相閃爍,人車通行有序,城市交通沒有一刻可以離開交通信號燈。哪怕夜深人靜的時候,交通信號燈照常工作。
資料記載,國民黨統治時期,沈陽城里有50個交通指揮崗,其中沒有交通信號燈的占一定比例,后來修復、增加了19處交通信號燈(自動信號燈4處,手動指揮燈15處)、無燈崗亭15座。到上世紀60年代初,全市信號燈崗已達30處,90年代初,沈陽完成一環路交通信號自動控制系統和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的建設,加快了智能交通進程。沈陽的交通信號燈發展、完善,折射交通信號燈的演變史。
工業革命帶來交通信號燈革命
18世紀發源于英格蘭中部地區的工業革命,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并帶動了當時許多國家相繼發生工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機器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創造巨大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伴隨蒸汽機車的隆隆作響,鐵路交通信號應運而生,由于火車是按固定的時刻表以單列方式運行的,而且火車要停下來不是很容易,因此鐵路上使用的信號只有一種命令:通行。當時英國的陸路交通工具主要是馬車,有人就把火車信號燈移植到指揮馬車交通,1858年,英國倫敦主要街頭安裝了以燃煤氣為光源的紅、藍兩色的機械扳手式信號燈,用以指揮馬車通行。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號燈。
1868年,英國機械工程師納伊特把它應用于道路交通上,于是英國倫敦議會大廈附近的喬治大街和希里奇大街岔路口的鑄鐵柱上,便出現了由紅色和綠色的旋轉方形玻璃提燈組成、以煤氣為燃料的交通信號燈。這種交通信號燈由人工操縱變換顏色,紅色表示“停止”,綠色表示“注意”,主要是為了方便到國會大廈上班的議員們安全出行。不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事故,導致一名在附近執勤的警察當場喪生,這種交通信號燈沒人敢用了。
直到19世紀末期,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為以電能為能源的紅綠燈的誕生提供了前提條件。1914年,美國的克利夫蘭市率先恢復了紅綠燈,不過,這時已是“電氣信號燈”。稍后,紐約和芝加哥等城市相繼重新出現了交通信號燈。這種信號燈由紅、綠、黃三色圓形的投光器組成,安裝在紐約市第五大街的一座高塔上。紅燈亮表示停止,綠燈亮表示通行。這以后又出現了帶控制的紅綠燈和紅外線燈。
1918年,底特律交通警察威廉·波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盞人工操縱的電氣照明“紅、綠、黃”三色交通信號燈。這種交通信號燈安裝于交叉路口中心的信號塔上,信號塔頂四邊都裝有紅、綠、黃三色的圓形投光器。黃燈信號表示通行,紅燈信號表示停止,綠燈信號表示可以左右轉彎。
隨著汽車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汽車是一種高速的交通工具,如果在車輛行駛中遇到綠燈直接轉換紅燈,因汽車急剎車而容易摔傷乘客。這種三色信號塔一出現在街頭,立即受到歡迎。兩年后被日本采用,七年后被英國采用。英國對三色信號燈作了規定:綠燈表示通行,紅燈表示禁行,黃燈表示警告。
中國參與世界交通格局
現在有一種說法,說黃色信號燈是中國已故著名電機專家胡汝鼎在1927年發明的。據說胡汝鼎到美國深造,在大發明家愛迪生為董事長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任職員。一天,他站在繁華的十字路口等待綠燈信號,當他看到紅燈而正要過去時,一輛轉彎的汽車呼地一聲擦身而過,嚇了他一身冷汗。回到宿舍,他反復琢磨,終于想到在紅、綠燈中間再加上一個黃色信號燈,提醒人們注意危險。他的建議立即得到有關方面的肯定。于是紅、黃、綠三色信號燈即以一個完整的指揮信號家族,遍及全世界陸、海、空交通領域了。
如果從時間上反推,世界上第一盞紅黃綠三色、四方向的交通信號燈在1918年就出現了,其三色燈光的含義與今天基本一致。而用黃色代表“慎行”的想法也不新鮮,鐵路系統很早就開始運用,1899年,紐約、紐黑文和哈德福德的鐵路系統就使用了三色燈,紅色是“停止”,綠色代表“全部清除”,黃色代表“謹慎”。
交通信號燈進入中國,帶有濃濃的殖民色彩。
有資料顯示,早在1923年,上海公共租界開始在部分十字路口使用機械裝置指示車輛停止和前進,那一年4月13日,南京路兩個重要十字路口,最先安裝紅綠燈交通信號裝置。上海公共租界雇傭印度人控制紅綠交通信號燈,管理租界馬路交通擁擠等問題。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紅綠燈。
新中國的交通管理起步早,進步快,波折也多。
新中國建立后,交通安全宣傳是以公安部先后頒布的《城市陸上交通管理暫行規則》和《城市交通規則》等一些交通法規以及一些地方法規的宣傳為主線展開的。1955年,全國開展交通管理改革,當年的前四個月,公安部在沈陽進行交通安全改革試點,全面宣講《城市交通規則》,讓群眾了解和掌握交通法規,提高遵章守規的自覺性。沈陽全市8個區召開會議2.1萬次,受教育人數占成年人總數的92.1%。為配合交通法規宣傳,沈陽協助中央電影局拍攝一部《交通改革》的電影,在全國放映。
1955年7月,公安部向全國轉發了沈陽交通改革試點的報告,各地迅速掀起交通改革高潮。
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隨著交通管理任務加重,遼寧各地交通管理機構和警力都做了相應的調整。
法律讓遵守交通信號成為習慣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