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東路一個路口安裝了一套新的電子警察。這套設備被稱為“嵌入式高清視頻非現場執法系統”,它有別于普通電子警察的地方在于,不需要挖開路面掩埋線圈,僅靠空中一只500萬像素的“眼睛”和一個“嵌入式”的“大腦”,即可自動識別出違法借道、調頭、闖紅燈、壓黃線等行為,對違法的識別率遠高于普通電子警察。它的研發者是鼓樓區一家剛滿4“周歲”的小公司。
南京新奕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京財經大學科技園,是一家由列入江蘇省雙創計劃的人才創辦的企業。“80后”總經理甘智峰是香港大學的博士,15歲就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成了少年班的一員。他的學術生涯一直從事著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計算機圖像處理和視頻分析。2008年博士畢業后,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了一支“結構完美”的創業團隊:他負責核心算法,另一位博士負責軟件總體架構,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負責硬件,一位在企業界摸爬多年的投資人負責市場。
這支團隊創造出了3款很令他們自豪的產品:用于安防的監控系統可以自動發現監控區域內人、車的異動,甚至能在地鐵站臺發現人將包放下后轉身離開的疑似恐怖行為;用于ATM機的監控,能發現安裝假卡口、貼條的舉動;用于消防的監控,則能在露天的大空間偵測并定位煙霧和火苗。而在目前這些功能主要依靠人工實現。
令他們意外的是,這些產品在市場上遭到了冷遇。“較低端的客戶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與花大錢更新先進設備相比,他們更愿意維持現狀;而面對高端客戶,小公司在競爭中的劣勢也非常明顯。”對市場進行分析后,甘智峰得出結論。
去年,他們的一款監控交通違法行為的產品在公安部評測中,獲得了第一名。這款產品能大幅提高抓拍效率,能捕捉到傳統設備拍不到的違法行為,因此在一些二線城市和新裝監控的區域迅速占領市場。
“目前我們已找到了發力方向。”甘智峰說,他們將戰略重點轉移到電子警察設備,在安防和其他產品方面則繼續研發,等待市場機遇。去年,新電子警察設備在鎮江、溧陽、綿陽等地訂單一個接一個,公司也結束了3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境況,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
“創業之初,我們都想得很簡單,但現在知道,從技術領先到占據市場優勢,還有很長的距離。”公司負責經營的副總經理丁天說,對微小企業而言,關鍵時刻的資金扶持也尤為重要。他說,如果去年不是市里“科技銀行”的貸款,很難在第一年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當時他們接到了一筆900多萬元的大訂單,是新電子警察推出之后的第一筆,但公司卻沒有拿下它的實力。告急之時,他們被列入南京市科技銀行首批授信名單,在相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僅用20天就拿到了200萬元貸款。
“第一步邁出去,后面就好走多了。”丁天說,今年銷售額一定會翻番。(顧小萍吳明亮)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