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概念自炒熱之后,其技術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但發展過快就相應的帶來了不少的安全隱患。以計算機技術最為先進、汽車數量最多的美國為例。今年二月份,美國參議院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一檔節目中,稱車輛互聯的技術發展過于迅猛,汽車產業及政府部門難以全面保護車輛不受黑客的侵襲,同時也引發了對數據隱私的擔憂。
馬薩諸塞州民主黨為研究此問題向16個汽車制造商發出問卷,基于它們的回答,此報告推斷稱,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新款車型都配置有某種無線通信技術。然而,車輛電子行業所采取的抵制黑客行為的安全措施卻“不兼容或缺乏規劃”。該報告發現,僅有兩家汽車制造商表示有能力對車載數據系統黑客行為做出“實時的”反應。
據此報告,隱私保護也令人堪憂。車輛制造商會收集并且使用大量的行車數據,多將這些數據交由第三方保存。而顧客“通常沒有被明確告知有關于這類數據收集的情況,而當他們被告知時,已經難以脫離導航等十分便捷的產品的使用。”
而這種汽車廠商對用戶有所欺瞞的情況也導致了相關的訴訟案件。今年春季,因為無法解決車聯網時存在的安全隱患,豐田、福特、通用三家公司被名為斯坦利的法律團體告上法庭。當時卷宗被遞交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地區的地方法院。這樁案件應該是車聯網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首場官司。
斯坦利法律團體遞交了將近一百多頁的卷宗里,羅列了三家車企的“罪狀”,大致可以概括為如下兩條:
1.車輛入市銷售前,車企沒有測試聯網技術的可靠性;明知安全缺陷,車企也沒有著手解決問題或召回車輛。
2.車企在兜售聯網汽車時,沒有告知消費者既存的安全隱患;購車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要為無法保證安全的聯網功能額外付費,定價并不公平。
換句話說,訴訟中被告車企攤上了兩件事:聯網汽車的CAN總線存在黑客攻擊風險但無法解決;消費者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得不到保障。
在車聯網技術發展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的美國尚且出現這樣的車聯網隱患與問題。更不用說其它致力于發展車聯網技術的國家。誠然,車聯網前景誘人,發展空間巨大,市場規模以億計。但相應的風險規避做得卻不夠令人滿意,這是當前車聯網發展過程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