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在開啟智能出行新時代。
互聯網+:讓出行更加智能化“以前是我等車,現在是車等我。”住在市區幸福家園的王女士說。她告訴記者,現在在家用手機發出需求,出租司機會主動搶單,每天早上至少可節約10多分鐘等車時間。
而作為出租車司機,對安裝打車軟件后帶來的好處也大加贊賞:“我能第一時間知道離自己最近的乘客在哪里,不用總是在路上轉圈圈了。”市公汽公司的出租車司機老張這么說道。
誠如市交通局辦公室王志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互聯網+”將促成航空、鐵路、出租車、商務租車、商務專車和公共交通為一體的綜合化運輸體系的形成,對市民來說,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智能化出行。
事實上,“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不僅使公共服務交通給市民帶來極大便捷,也使交通部門在交通管理上變得更加精細化了。
以我市道路運輸為例,依托省道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我市目前已經建設了出租車和“兩客一危”重點營運車輛的GPS監控中心,提供出租車、長途客運、旅游客運、危險品運輸車輛的運行軌跡跟蹤、營運里程與收入統計、信息發布、報警等服務,并實現了與省運管局GPS監控中心平臺的聯網。韶關客運東站、韶關客運西站、仁化縣汽車客運站、始興縣客運站4個縣級客運樞紐還實現全省聯網售票。
據交通部門介紹,為了更好地向社會群眾公布車輛運行信息,至今為止,我市各縣(市、區)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均開通了服務門戶網站,建設了班次網絡信息查詢系統,向旅客提供長途班線查詢、購票指南、旅游包車等實時信息查詢。此外,粵運汽車有限公司還推出了微信售票平臺,實現了手機微信班車查詢、購票等便民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8月,韶關公汽智能調度系統開始試運行,314臺車輛全部進入系統,該系統涵蓋車輛定位調度系統、車輛實地視頻監控、車輛信息管理、車輛運營分析系統、公交車全程自動報站等多項智能化管理應用,為市民便捷、安全出行,營造出良好的環境,同時也增加公交車的利用率,優化了城市交通。
互聯網+:破解城市交通難題業內人士稱,“互聯網+”已經開始體現其治療“城市病”的能量。
以“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為例,一條ETC車道,至少相當于5條人工收費車道,降低約20%的人工與服務成本,如果算上節能減排,ETC帶來的綜合效益更加不容小覷。
早高峰趕公交車的時候,站臺邊就可以查看到離自己最近的公交車開到那個站了;如果下大雨想打個的士,通過打車軟件預訂一輛的士車,直接開到家門口……
“‘互聯網+交通’,不僅有助緩解城市交通擁堵,而且提升了整個城市的交通運行效率,給韶城市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王志威說。
去年年底,我市1路公交車,陸續安裝了公交“神器”,市民候車時安裝在公交站臺上的自動定位系統會實時告訴你,最近的公交車還有幾個站以及到站的大概時間;而且乘客上車后還可使用免費的車載wifi.以前,我們經常可看到這種場景:出租司機不知道乘客在哪里,只能采取掃街模式;乘客不知道哪里可以打到的士,站在路邊苦苦等候。但如今,隨著“互聯網+交通”應用到韶城的出租行業,此前招手打的的傳統模式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據了解,近年來,韶關出租司機紛紛換上智能手機,安裝打車軟件,第一時間知道離他們最近的乘客在哪里。乘客們打車也變得更加輕松了,在家打開手機,發出用車需求,周邊幾百米的出租司機們爭著搶單!
“每天至少增加5單生意,不用總是在馬路上兜圈子。”某出租車公司的張師傅高興地說。他告訴記者,自從安裝打車軟件,再不像以前那樣依靠掃大街方式尋找乘客了,而且有效降低了空駛率,營運收入也隨之增加。
市交通部門的同志告訴記者,智能公交、滴滴打車等新事物的出現,都是借助互聯網對現有車輛資源的整合,從而達到了增加汽車實載率、減少道路車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目的。
很顯然,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已經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交通的面貌,當人、車的位置信息實時聯網,交通就會變得更加智能、精細和人性。
互聯網+:重塑交通運輸模式“互聯網+”的運用,也使我市交通運輸模式正在發生歷史性變革。
市交通運輸管理局的同志告訴記者,目前我市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已實現部、省、市、縣四級聯網,可為客運管理、貨運管理、維修管理、站場管理、駕培管理、行政執法等道路運輸業務管理提供基礎數據采集。
此外,還有港航管理信息系統、交通綜合行政執法信息系統,電子政務綜合應用平臺,公路基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統,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道路運輸管理重點車輛GPS監控系統等等。這些初具規模的交通信息系統平臺,對交通運輸服務的支撐保障作用已經逐步顯現出來。
與此同時,依托互聯網,我市的交通行政效能也得以顯著提升。目前各縣(市、區)交通運輸局都已進駐當地行政服務中心,全部行政事項均通過“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縣(市、區)分廳”實施,網上辦事率、辦事深度達到100%.除了道路運輸實現全省聯網外,在公路管理方面,我市還建立嚴格規范的信息處置流程,確保省、市、縣公路站三級聯接,實現了數據及時接收、實時更新、規范處理;還完善了地方公路電子地圖和基礎數據庫,構建地理信息系統共用管理平臺,實現了資源共享。在水路航道方面,實現了省、市、縣三級港航管理業務綜合化、系統化,其中AIS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一期已驗收完畢進入試運行階段。
另據記者了解,韶關市所有的交通綜合執法單位還統一安裝了廣東省交通綜合行政執法信息系統,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聯網和全省數據大集中。
“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已經使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更加科學規范,促進了交通執法信息化、科學化。”負責交通綜合執法的市交通局紀檢書記黃益的這番話,不正道出了“互聯網+交通”的無限前景么!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