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代駕信息服務平臺e代駕宣布,8月將投入1億元邀請全民在每周三免費使用代駕服務,并明確惠及25個城市。這將是新一輪打車軟件撕拼的開始。此前打車軟件滴滴稱,全國現已有100萬司機在其代駕平臺上注冊了信息,用于挑戰目前e代駕的市場主導地位。
兩個公司的廝殺從側面反映出,基于位置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正改變人們的出行習慣,“互聯網+交通”從抽象概念變成觸手可及的生活體驗。
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交通=智慧交通,這個“等式”是交通運輸行業新業態發展的源頭。它的模式將盤活現有的公共資源,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塑造新的生態體系,并且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將大大方便群眾的出行。
打車軟件開啟智能交通
根據e代駕公布的活動規則,即將到來的8月每逢星期三,在25個活動城市中,所有用戶都可以全天免費使用代駕服務,每單封頂200元。e代駕此舉也是為狙擊滴滴打車切入代駕市場。日前滴滴打車上線代駕,上線初期,滴滴代駕“燒錢”為車主準備“全民首單免費”。
此次e代駕明確與眾多商家首單免費或發券補貼的營銷活動不同,采取的是“舉杯星期三”活動對所有正常訂單直接全部免費,無需用戶支付任何費用。而此前,e代駕就推出過“干杯星期五”活動,與平安保險、中石油、茅臺等多家知名企業跨界合作,通過聯合發紅包代金券形式回饋用戶。因此,此次投入1億元的“舉杯星期三”活動,從免費形式和力度,都遠遠超過“干杯星期五”。
代駕業兩大巨頭之間就這樣展開貼身肉搏,一方面是為了爭奪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拓展互聯網代駕市場。因為,價格戰也是營銷戰。
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代駕市場交易規模預計達26.9億元。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代駕市場得以放大。更重要的是,除酒后代駕,未來商務代駕、旅游代駕、汽車后市場等代駕細分領域的潛力還未被挖掘。換句話說,通過互聯網全面“包裝”后,再加以對行業的細化,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業態,這是互聯網的神奇之處。
各地紛紛設交通信息平臺
互聯網企業建立的信息平臺,多建立于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設立的交通綜合信息平臺。
目前,交通信息綜合平臺涉及當地道路路況、公交、出租、地鐵、停車、鐵路和民航等,綜合交通信息可通過多種渠道向市民即時發布。依靠這個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市民只要有出行需要,都可通過手機、廣播、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方面,了解到實時交通信息,系統則會根據反饋的信息制定出最佳出行方案。
例如南京市城市智能云交通誘導服務系統,通過綜合分析人、車、路等交通影響因素,利用各類信息發布手段,為道路使用者提供最優路徑引導信息和各類實時交通幫助信息服務,為眾多出行者優化路徑。廈門市智能交通指揮控制中心則通過檢測設備、視頻巡邏、電話、微信、微博等多元化渠道采集道路交通信息,通過室外誘導屏、網站、手機等方式及時發布信息。
智能交通還是構建“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智能交通的推行意味著“智慧城市”進程再次推進一步。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也介紹,未來將會把城市非涉密數據有條件地開放,鼓勵企業基于開放數據進行挖掘,挖掘出大數據背后的潛在價值,為百姓提供更為智能和便利的交通信息服務。
分析人士指出,“十三五”期間互聯網將同交通行業深度滲透融合,對相關環節產生深刻變革,并將成為建設智慧交通的提升技術和重要思路。
信息技術注入新內涵
智能交通的前提條件是相關行業的信息化,包含智能公交、電子警察、交通信號控制、卡口、交通視頻監控、出租車信息服務管理、城市客運樞紐信息化、GPS與警用系統、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和交通指揮類平臺等十余個細分行業,這些行業市場規模每年均超160億元。
千方科技此前就公告稱,與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鄭州市公交、軌道交通、出租車、公共自行車等領域,開展系列智能交通系統和智能設施建設。
無獨有偶,易華錄的股東華錄集團與河北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議中涉及公司的項目包含兩部分:一是公司與河北省國防科技工業局、河北軍眾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建設河北軍民融合交通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二是公司與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鹿泉區合作,建設智慧城市,建設規模各約3億元,包括城市運營管理服務中心、智能卡工程、無線城市、智慧旅游、智慧文保、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云亭、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鄉村、智慧政務等系統建設。
當然,智能交通還需要繼續完善。例如,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基礎上哪些數據可以開放、要進一步細化,還要對數據開放進行評估和監督并公布出來。且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還要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對外服務平臺。要強調應用驅動,基于現有數據能開發一些創新的應用,另一方面也需通過持續的應用驅動數據持續發揮作用。
可喜的是,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在交通領域的發展和應用,不僅給當下的智慧交通注入新的技術內涵,這也為“互聯網+交通”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也將對今后互聯網與交通系統更好地有機結合提供足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