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新道路通“斷頭路”建停車樓
核心提示
☆破解“行車難”:島內擬規(guī)劃新建12條道路;打通原有28條“斷頭路”;擬建設9個下穿通道;確立公交優(yōu)先;打造智能交通系統(tǒng);擬開通多方向進出鼓浪嶼水上線路、設立環(huán)廈門島和島內島外的水上旅游交通線。
☆破解“停車難”:近期擬規(guī)劃建設20多個立體停車樓;增設路邊停車位;擬出臺鼓勵新建筑多層次規(guī)劃建設地下停車場的政策;探索實行錯時停車。
☆破解“行路難”:島內先在區(qū)域內規(guī)劃建設慢行系統(tǒng),再進行全島有機串聯(lián);島外要按照“四高”標準,科學規(guī)劃建設系統(tǒng)、生態(tài)、實用化的慢行體系。
海西晨報訊(記者楊家慧)省委、省政府一貫高度重視保障改善民生,多年來推出了一系列惠民重大政策與舉措,省委常委會近日又召開會議,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就業(yè)和社會保障等民生建設重點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近期就就業(yè)、就學和“醫(yī)食住行”等六大民生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再次推出惠民措施。昨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又就破解交通難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市領導臧杰斌、林國耀、王小洪參加。
一個多月來,市委、市政府就破解交通難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媒體、網(wǎng)絡等多種渠道廣泛征求社會意見,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引起了熱烈的社會反響。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界專家紛紛建言獻策,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于偉國高度重視建議征集,認真了解群眾意見,還召開會議專項研究。他指出,這些意見和建議很有啟發(fā),很有針對性,很有建設性,市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切實做到傾聽民聲、凝聚民意、匯集民智。
在現(xiàn)場了解立體停車樓、交叉路口下穿通道規(guī)劃建設情況,聽取市有關部門破解交通難問題的工作匯報后,于偉國指出,交通是城市的脈絡,脈絡通,則城市興、市民順。在前一階段廣泛征集民意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對破解交通難題認識更加統(tǒng)一、情況更加清楚、思路更加明確。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常委會“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強化投入保障,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各方協(xié)同配合,盡快明顯緩解“行車難、停車難、行路難”問題。
在認真聽取和研究各方意見建議基礎上,于偉國歸納提出了破解“行車難”的七項舉措:一是規(guī)劃新建道路,島內擬新建12條道路;二是打通原有“斷頭路”,島內擬打通28條“斷頭路”;三是實施立體交通,先在島內道路重要交叉點、擁堵點建設9個下穿通道;四是破解卡脖子路段擁堵問題,鷺江道和西堤段是環(huán)島交通的“卡脖子”路段,西堤段可在海堤上適當擴建道路,鷺江道下穿通道建設根據(jù)公開征求各方和專家意見,建議采用地下雙層雙向長通道方案,有關部門要盡快深化論證、優(yōu)化方案;五是進一步改善公交系統(tǒng),提高公交覆蓋率,積極穩(wěn)妥地試行公交專線,使市民更多選擇公交出行;六是打造智能交通系統(tǒng),同時提高路面見警率,從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七是拓展水上交通,將水上交通作為陸上交通的補充,可開通多方向進出鼓浪嶼水上線路,設立環(huán)廈門島水上交通線,建立五通或五緣灣至同安、翔安的島內島外水上交通線,兼顧旅游和交通功能。
“加快建設更多的立體停車樓,是緩解島內停車難的有力措施。”于偉國說,我市近期擬規(guī)劃建設20多個立體停車樓,并將繼續(xù)擴大建設規(guī)模,利用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進一步加快立體停車樓建設。要科學合理增設路邊停車位。要盡快出臺政策,鼓勵新建筑多層次規(guī)劃建設地下停車場。要把改作他用的車庫和停車位限期恢復停車功能。探索推行錯時停車,逐步完善政策和管理機制,讓單位、社區(qū)和個人的停車位資源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作用。
于偉國說,解決“行路難”問題,島內先在區(qū)域內建設慢行系統(tǒng),再通過人行天橋、下穿通道等,將區(qū)域慢行系統(tǒng)進行有機串聯(lián),進而形成全島慢行系統(tǒng)。島外要按照“四高”標準,科學規(guī)劃建設系統(tǒng)、生態(tài)、實用的慢行體系。
于偉國強調,全市各相關部門要加快步伐,科學論證,將解決難題的措施按照決策程序,盡快提交研究,盡快付諸實施。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wǎng)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fā)展以及業(yè)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yè)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yè)、機構、研究員、行業(yè)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