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廣州市政府召開“關于系統改善城市交通及試行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的新聞發布會,表示從2012年7月1日零時起,廣州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將正式實施中小客車總量調控交通政策,由此廣州成為繼北京、貴陽之后第三座進行私車額度“限購”的城市。
過去十年里,汽車銷量突飛猛進,中國已經晉升為全球第一大車市。廣州“限購”一出,從6月30日晚至7月1日全天,全廣州的4S店不停的上演“瘋狂搶車”,讓本來有些低迷的車市,又火爆了一把。
據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汽車新增量近90萬,2011年2月,北京政府發出嚴厲的汽車限購令,稱在隨后的一年內僅發放24萬張新牌照。隨后西南邊陲城市貴陽在2011年7月也出臺了相似的舉措。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讓汽車成為一些人生活的必需品。然而還有許多城市的居民還未來得及受到汽車普及的快捷與方便,就陷入了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的煩惱中。
那么限購,真的能夠有效治理堵塞和改善城市的空氣嗎?一位專家分析:“限購也未必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同城市還應該具體分析”。以北京為例,限購使得該地區汽車銷量大幅下滑,但在該市交通委網站發起的一項民意調查中,過半的投票者認為北京市交通擁堵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北京好比病入膏肓,限購不是靈丹妙藥,吃了不會馬上好,但不吃病情可能進一步惡化。”這位專家說。事實上,不僅北京,多年前就采取拍牌方式控制汽車增長的上海目前的交通擁堵狀況也依然嚴重。
由此可見,限購并沒有從本質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它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而要從根源上真正的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智能交通才是良策。智能交通系統將通過先進的信息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將人、車、路作為三位一體的交通系統,通過人對交通信息的使用,在不增加現有交通供給的條件下,可以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運輸效率和安全性,增加了行車的舒適性,也能減少交通污染。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一次會議上也指出,“人、車、路一體化才是智能交通。用先進的技術改善信息管理,提升交通安全系數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辦法。”
智能交通系統是現代科技手段在交通領域的具體表現,是以緩和道路堵塞和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使用者的方便、舒適為目的,利用高科技信息通訊技術創新的交通系統的總稱。是未來道路交通發展的方向。目前,深圳、杭州、寧波、西安、成都、南京以及合肥等地都因交通擁堵問題曾討論或正在討論限購與限行問題,廣州限購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們也確切的看到,限購或者限行是當前政府最簡單直接的治堵辦法,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建立一個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統體系才能從本質解決問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