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30日,“交通安全與交通事故主動預防”學術論壇在合肥隆重舉行!
本次論壇由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辦的,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承辦,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和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為支持單位,公安部交通安全重點實驗室、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協會、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交通工效學專業委員會、安徽三聯學院共同協辦。
中國工程院王隴德院士任大會組委會主席,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安徽三聯學院院長金會慶教授,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長君研究員,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研究員分別任組委會執行主席。
來自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孫永福、王隴德、胡文瑞、王禮恒、王基銘、楊善林、柴洪峰、金智新8位院士,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安部、交通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以及19個省市的公安交通系統專家學者21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美國工程院C.Michael Walton、Leonard Evans、Roger L. McCarthy3位院士及日本東京大學荒記俊一教授、美國《科學》雜志代表Richard Stone等國際專家學者也應邀參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主席王隴德院士主持開幕式。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孫永福院士,美國《Science》代表Richard Stone,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王京秘書長,安徽省公安廳趙強副廳長,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會慶教授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論壇學術報告共分三部分,王隴德院士、王笑京主任、羅俊儀副理事長分別主持各節學術會議。C.Michael Walton院士、金會慶教授、Leonard Evans院士、王長君研究員、Roger L.McCarthy院士、王笑京研究員、趙祥模教授、潘漢中研究員、王江波高工等17位專家分別做了學術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針對交通安全與交通事故預防提出了防治戰略與對策,論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大會主席王隴德院士主持閉幕式,大會執行主席金會慶教授作會議總結。
本次會議成果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圍繞交通事故預防策略
金會慶、王長君、程世東、王笑京等專家在報告中均闡述新形勢下交通事故防治模式轉型,金會慶教授等專家學者提出了交通事故主動預防概念,并開展了學齡前兒童交通安全認知、中小學生交通安全互動體驗、駕駛行為在線訓練及矯正、危險駕駛體驗工程技術研究。會議認為交通事故主動預防是交通安全領域的新興發展方向,堅持主動預防與被動預防相結合是今后一段時期的交通事故預防策略,主動預防工程任重而道遠,重點應圍繞交通安全意識的自我提升和安全行為的自我養成。
2、圍繞交通安全主動安全技術
美國工程院院士Michael Walton、Leonard Evans 、Roger L.McCarthy,王笑京、劉攀、趙祥模等國內外專家作了專題報告,尤其是在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新技術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會議針對人工智能、互聯網、深度學習等新技術在交通安全領域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這些新技術新方法對主動預防工程中的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的自我提升和安全行為的自我養成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拓寬了交通安全工程科技領域的發展空間。
3、圍繞交通安全管理
金會慶、潘漢中、王江波等專家在報告中重點突出了交通事故防治的多層次、多部門協作,強調了進一步加強“政府-企業-交通參與者”共同參與、協同共治的工程管理機制。
4、圍繞交通事故防治技術與方法
胡江碧、熊堅、段蕾蕾等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專業技術角度進行了探討,并借鑒“全球交通安全十年行動計劃2011-2020”的經驗,對車輛、道路、環境所存在交通安全薄弱環節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
隨著交通事故防治工程不斷應用,全民交通安全意識的認知基本得到普及,安全駕駛行為規范逐漸深入民心,在此新形勢下,會議首次提出交通事故主動預防策略具有前瞻性、戰略性,根據世情、國情、現實和未來,會議強調我國交通事故防治策略應實施被動預防與主動預防相結合。
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是一項永恒的課題,不同時期不同策略,需要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探索。本次論壇從多視角、多層次地闡述了對今后國內外道路交通事故主動防治的思路和方向,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中國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的進程,也將會對世界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產生積極影響。
本次論壇是中國工程院2017年度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具有前瞻性、戰略性、應用性的特點,是一次道路交通安全發展思路的大交流、大討論。論壇組織委員會主席王隴德院士在閉幕式上充分肯定了本次會議達到了廣泛交流,促進合作的預期目的,是一次促進國內外交通安全工程科技領域的一次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